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沈建忠院士:安全的食品既是生产出来的,也是检测出来的——第四届中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大会·院士创新会

2020-09-23 2681人阅读 来源:

畜禽养殖为民众肉蛋奶供应、农民增收、保障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畜牧产业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大健康”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怎样促进大健康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2020年9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理事长沈建忠在第四届中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大会院士创新会上,带来《浅谈畜禽健康养殖与食品安全》主题报告。沈建忠院士系统阐述了畜禽健康养殖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并提出了对于“减抗”的观点和看法。


沈建忠,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万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技术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主任,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主任。兼任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JECFA)专家,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物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基础兽医学领域中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

5f6aa702d192e.jpg

一、我国畜禽养殖业基本概况

沈建忠院士介绍了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状况,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畜牧业高速发展,成就巨大畜禽规模化是养殖业发展方向,给养殖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规模化程度总体较低,需进一步提高;农牧结合、种养一体化是产业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大数据、人工智能将会给养殖业带来革命性变化;养殖业从数量的发展到质量的发展,提质增效是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化养殖业发展的必然需求,集团化、全产业链布局是未来养殖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当前我国养殖业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养殖效益总体低下;疫病、生物安全问题突出;生产设施设备落后;新技术应用不成熟等。


沈院士表示,当前抗菌药物使用过多使用导致的问题十分严重,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带来的危害,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细菌耐药性问题是21世纪人类健康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全球每年因细菌抗生素耐药造成约70万人死亡,至2050年这个数字可能将激增至1000万,亚洲和非洲的死亡率约是北美、欧洲等地区的两倍。持续的药物压力是加速耐药性产生和水平传播的主因,抗生素在人医临床动物养殖业中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菌大量出现。抗生素及耐药菌经医院、养殖场的废水及动物和人的排泄物排放至环境,造成污染。抗生素还会直接由药厂的废水排放至环境中,加剧耐药性发展。


世界各国及组织高度重视抗生素耐药性的危害。2015年起,WHO、OIE、FAO等均发布了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行动计划,均强调了控制耐药性需要人医、兽医、农业、环境、经济等各领域的共同合作。2016年联合国大会各国领导人与WHO、OIE、FAO等国际组织共同商议抗生素耐药性解决方案,其中明确指出要控制食品行业大量抗菌药物的应用。


二、健康养殖与食品安全关联性

健康养殖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安全的食品既是生产出来的,也是检测出来的,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提倡健康(绿色)生态养殖,其目的就是要保障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动物才能生产出安全、营养的动物源性产品。


而对于食品动物而言,健康养殖的含义主要包括安全的动物口粮/饲料(营养、安全)、良好的饲养条件(舒适、动物福利)、适宜的饲养环境(水、空气、噪声等),以及科学的疾病防控(疫苗接种、药物防治等)。沈建忠院士指出,当下有一个误区,有的人认为健康(生态、绿色)养殖就是野外放养、山坡放养或者田园散养。除了中国人多地少,难以满足放养、散养的要求外,自然环境中也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如食品动物使用的各种抗生素的耐药基因也会通过食物链、通过环境进行转移。


对于动物源性食品而言,安全食品的含义是肉、蛋、奶及水产品中允许存在一部分残留或微生物(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但必须保障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对于有残留限量的物质,检出不等于不安全,只有残留超标的时候才不安全。而对于明令禁用的物质,要遵循不得检出的原则(残留量低于标准检测限)。对于未接入清单,尚无批准作为兽药、饲料添加剂或未批准用于该动物但已批准用于其他动物的,各个国家规定不一,我国基本视为残留不得检出。


抗菌药物在动物养殖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尚不可替代。治疗养殖业动物疾病,尤其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目前最有效、最安全的手段仍然是使用抗菌药物。全球生产的抗菌药物大约50%用于食品动物,美国FDA批准了40余种抗菌药物、200余个药品添加剂品种,国内外动物养殖业中使用抗菌药物极为普遍。沈建忠院士强调,所谓的“无抗养殖”是不科学的,但养殖环节减抗、限抗值得提倡。减抗的核心不是不用抗菌药物,而是要提升饲养条件、管理水平、诊疗条件,合理用药。


当前,细菌耐药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抗菌药的使用陷入“耐药菌↑—用药量/种类↑↑—耐药菌↑↑↑”的恶性循环,新药研发的速度远远上耐药性产生的速度。超级耐药菌/耐药基因不断被发现,介导最后一道防线的耐药基因近年来不断出现并广泛传播。禁抗、限抗是最重要的耐药性防控策略,世界各国已限制或禁止多种抗生素的使用。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规范使用抗菌药的法规文件。从今年7月起,中国正式进入饲料无抗时代,要求饲料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沈院士认为,中国的这一举措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三、关于“减抗”的一点看法

关于“减抗”,沈建忠院士表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动物健康养殖离不开抗菌药物的使用,但将来一定是谨慎、合理的使用。谈及未来,沈建忠院士提出要加快新型专用抗菌药物的开发,提高现有抗菌药物的使用效率,加速抗菌药物替代产品的研发。


延长现有抗菌药物的使用寿命可谓迫在眉睫,这需要加强精准诊断、合理用药,降低“选择性压力”;发展宿主导向的抗菌疗法,扶正祛邪;以及开发新型抗菌增效剂,实现联合用药。


近年来,抗菌替代物发展迅速,如植物提取物、酸化剂、微生态制剂、酶制剂、寡聚糖、抗菌肽、噬菌体等,逐渐成为“减抗替抗”政策实施的主力产品。但替抗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功能性质难以科学界定,有的存在安全隐患。


(来源:牧科学院)